您所在位置:首页 > 军队文职 > 备考资料 > 公共科目 >

2020部队文职岗位能力:看全一段话,解好一个词

2020-06-22 15:07:48 来源:中公军队文职考试网

军队文职备考Q群:903585333  微信公众号:cqwzks666  备考课程 / 备考图书


同学们在做词句理解题时有个常规思维就是看词句出现的上文或者下文,单看上文和单看下文都是不行的,要精准的理解上下文还是要结合全文的意思去理解。比如一些指代词,单看上文的“就近原则”往往会偏离作者的意思,因为作者可能指的并不是上文中最后出现的一个词,而是上文的整体。究竟该如何判定是最后一词还是上文整体呢?那就要看这个指代词在下文的具体解释了。

例题1

在法国人到达北美之前,这片土地早已住着土著居民北美印第安人。据说他们的祖先 早在3万至l万年前便陆续通过亚洲东北角当时与北美仍接壤的地带(即今白令海峡),来到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区的非冻土地带居住下来,有的继续向北美东南部扩散,直到大西洋沿岸和 南美尖端。一般认为,这里最早的土著人属于亚洲的蒙古种族,当时亚洲还处在石器时期,这从当代加拿大发掘出来的石制器具和武器可以得到佐证。

这段文字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 )。

A.大西洋沿岸

B.阿拉斯加

C.加拿大

D.美洲

【答案】D。解析:这道题如果按照就近原则的话,“这里”应该指的是大西洋沿岸和南美尖端或者是南美尖端,但是会发现没有答案。这样就需要结合上下文的文意去理解,下文对“这里”的解释说到了“亚洲的蒙古族”、“加拿大发掘出来的……得到佐证”,可见并不是大西洋沿岸这个局部的地方,应该指的是整个美洲。所以选D。

例题2

“口号”用于政治动员是“古已有之”。陈胜、吴广的“大楚兴,陈胜王”,李自成的“迎闯王,不纳粮”,无不发挥“口号”用于政治动员是“古已有之”。陈胜、吴广的“大楚兴,陈胜王”,李自成的“迎闯王,不纳粮”,无不发挥着鼓动人心的作用。但从口号的使用密度、强度及其发挥的巨大功能而言.20世纪20年代那一场国民革命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在这场革命中,组织者第一次有意识地、大规模精心运用各种形式的标语口号,编制革命话语,动员一般民众,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搅动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自此,口号成了各种革命和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动员手段。即使到了和平建设时期,我们仍在用口号来动员群众,汲取资源,推行政策。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国民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自此口号的激励动员作用被极大地开发了

C.口号的运用对国民革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口号在革命时期和和平时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答案】B。解析:文段上下文是在强调口号的作用,上文讲述的是国民大革命之前口号的使用,下文讲述的是国民大革命之后口号的使用。A选项没有“口号”主题词,排除;B选项表达出了自“国民大革命”此,口号的作用就改变了,正确;C选项表述相反,应该是国民革命对口号的意义,而不是口号对国民革命的意义;D选项只有下文,没有与上文衔接。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cqwzks666,关注【重庆文职考试】,及时掌握军队文职考试资讯。

热门推荐
公告预约
省份 *
姓名 *
电话 *
QQ
微信
备考平台
考前热搜
中公简介 | 中公荣誉 | 社会责任 | 媒体聚焦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加入我们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400-6300-999 网校报名:400-900-8885 图书订购:400-6509-705
京ICP备10218183号-83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6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