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军队文职 > 备考资料 > 专业科目 >

2020军队文职历史学知识:历史中的人才选拔

2020-05-26 14:35:22 来源:中公军队文职考试网

军队文职备考Q群:903585333  微信公众号:cqwzks666  备考课程 / 备考图书


官吏选拔在古代政治制度中一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像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一样,古时候也有各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在考查的时候一般是识记性考点居多,比如不同朝代所选用的制度要分别对应起来;再有一种就是科举制在考查时有可能考到理解性的考点,题干上给出小的例子,问是属于什么制度。

察举制与征召制

在汉代选官制度中,需要注意的是察举制和征召制这两种制度主要是以孝廉作为标准来选拔人才,“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察举制侧重于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中间地方的负责举荐的官员所起到的作用逐渐变大,会造成士族势力逐渐变大,社会中其他阶级的人没有机会进入仕途发展,后期逐渐的显露出弊端。征召制侧重于自上而下的征集人才,主要针对的是隐于山野间的隐士名流,如在汉代文学体裁中“赋”的奠基者枚乘就是征召制中出现的人才。察举制和征召制也需要进行考试,只是更加侧重于举荐。

九品中正制

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在州内为“大中正”,郡内为“小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选拔官吏的权利依旧停留在了“中正”手里,他们有进行官职定品的权力,在九品中正制的后期发展中,逐渐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这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大选官制度了。

1.首先科举制度的选拔是分层级进行的,只有通过上一级考试,才有资格去参加下一次考试。其中童试是科举考试的开端。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人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只有秀才才能参加下一级考试。

2.乡试是地方性考试,相当于省级考试,秀才来参加,唐宋时期成为“乡贡”“解试”,因其在秋天考试,因此也称为“秋闱”。乡试考中了即为“举人”,我们都熟知的范进中举就是参加乡试终于成功了的故事,如果乡试考了第一名就叫“解元”。

3.会试与殿试同属国家级的考试。会试在春天开考,因此也叫“春闱”,由礼部举行,因此也叫“礼试”。在上一级考试中成为举人的,可以进京赶考参加会试。会试榜上有名可以成为“贡士”,考了第一名则是“会元”。贡士们直接参加下一级别的殿试,皇上亲自监考。殿试由武则天始创,这之后一直沿袭。殿试成功了成为进士,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初称“榜首”,亦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说的便是科举制金榜题名之后的风光场面。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cqwzks666,关注【重庆文职考试】,及时掌握军队文职考试资讯。

热门推荐
公告预约
省份 *
姓名 *
电话 *
QQ
微信
备考平台
考前热搜
中公简介 | 中公荣誉 | 社会责任 | 媒体聚焦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加入我们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400-6300-999 网校报名:400-900-8885 图书订购:400-6509-705
京ICP备10218183号-83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6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